泡完腳+喝下午茶(奕順軒)~~大約也下午4點多啦

接下來是要去蘭陽博物館(這是之前就安排好的行程)

不過時間上,如果去到那裏5點,不適就要休館了嗎??

老媽就是堅持要去~~~~

 

 

 

 

 

很糟糕,我們居然被丟在路旁

不是啦!!其實是這邊離蘭陽博物館的入口比較近,所以才放我們在這裡下車

因為車上有老人和小孩啊!!從停車場走到博物館入口也需要一段路啦!!

 

 

 

 

這是這天唯一一張在館內拍的照片

下午5點後,就沒售票了(樓上不能參觀),但樓下仍有開放,好像到7點吧!!

老媽也覺得這邊沒什麼,就說我們到外面看風景吧!!

 

 

 

 

這邊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建築

一、獨特的單面山造型

由姚仁喜先生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,博物館建築量體是以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單面山為設計依據,單面山是指一翼陡峭,另一翼緩斜的山形,是本區域獨有的地理特質。博物館採單面山的幾何造型,屋頂與地面夾角20度,尖端牆面與地面成70度,由土地中成長茁壯,並和地景融合。

二、以四季音符襯托律動立面

自高空俯瞰蘭陽大地,有著大小不同、顏色深淺與質感不一的田野方塊,這些方塊也隨天色與四季變化而有不同的色調與風情。因此,建築師選取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「四季」的主旋律,在建築實量體的外牆,將協奏曲中「春」、「夏」、「秋」、「冬」四篇樂章的音符,以多重質感的石材轉化為音符,依序排列至建築主體的四個實體外牆上,呈現蘭陽大地的四季農田地景,好似動態的音樂歌頌。

三、單面山的節理

外牆的排列組合分割,更是仿效建築造型單面山的岩石節理,與屋頂20度平行層層分割分佈石材及鑄鋁版而下,遠看因蘭陽氣候變換的雨與晴,使石材吸水後與鑄鋁版形成深淺色澤不一、寬度不同、反射不同的視覺感受,試圖反映單面山因長期海蝕所顯現的特殊紋理,呈現豐富的質感與光影。

四、與環境共生

顧及烏石礁遺址溼地生態的完整,本著「與環境共生」、「與自然融合」的核心精神,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物集中配置於基地西北側之區域,保留最大面積的溼地生態公園,維持既有生態。

以上取自網路~~~

 

 

 

 

此時小阿姨拿出她的智慧型手機,在那裏一直撥來撥去

小孩都圍過去她周邊了

 

 

 

 

外面的景色也很棒,也是取景的好地方

 

 

 

 

注意看,在Sunny後方有隻鳥類,我不知道是什麼

不過牠停留在石頭上很久了,我只能遠遠的拍牠

愈接近傍晚,天氣愈涼,此時跟隨的外公(小孩的阿奏)已經耐不住性子了,想回家了

走吧!!回程走雪隧,已經做好塞車準備了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盈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0) 人氣()